做实做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大文章

——来自省两会上的建言之声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2-01-27 07:24 【字体:

 □ 记者 李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重要的经济地带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
  陕西黄河流域人口3069万,GDP为1.89万亿元。近年来,陕西将黄河生态保护和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黄河流城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今年省两会,聚焦做好黄河流域陕西段生态保护工作,省民进及李敬喜、蒋彬凤委员以提案形式积极建言。
       全方位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  

站在对标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发展理念要求高度,省民进在提案中指出,省黄河流域还存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亟待提升、水资源禀赋不足、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围绕推进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省民进建议,打造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积极开展全域生态治理,完善流域内生态补偿机制,抓好沿黄生态廊道建设,优化沿黄生态;实施“一河一策”战略,提升流域水安全,对黄河干流及省内各支流采取统一管理。针对黄河干流,协调好水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工农业布局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按照以水定产原则,优化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经济和农业种植结构。
  “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如何实现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升级?省民进同时建议,尽快制定能化产业达峰目标及行动方案,对我省煤化工产业出台更有针对性的碳盘查、碳核算工作指南,引导企业等进行颗粒度更细的目标制定和行动规划;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能化主导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大黄河流域生态敏感区矿山生态修复  

省政协委员李敬喜认为,对陕西而言,秦岭生态保护和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是“十四五”美丽陕西建设的重点任务,其中矿山生态修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提出坚持“谁破坏、谁治理”“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积极推进市场化治理模式。
  “由于矿山生态修复存在治理模式单一、投资大、见效慢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矿山治理工作的推进落实。”李敬喜说。
  结合陕西实际,他建议,出台市场化治理模式的具体办法,落实现有矿山企业的治理责任,保障治理资金投入到位、工程进度到位,确保生态修复按年度有序推进;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制定支持金融倾斜政策,扩大治理融资渠道,保障治理受益权;成立专业的国有治理公司,开展技术治理推广和引进,统一实行市场监管;集中排查秦岭和黄河流域矿山开发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分步实施治理。
       积极争取资金加强流域湿地公园建设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滋润着八百里秦川。保护好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对于陕西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省政协委员蒋彬凤说,渭河洪泛湿地公园建设是我省渭河流域关中各大中城市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内容,其建设不仅有效利用了渭河水资源,营造了城市景观水域,同时也有效解决了渭河两岸河漫滩地的科学合理利用问题,实现了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蒋彬凤在提案中指出,由于建设运维资金不足,渭河洪泛湿地公园建设投入大、周期长,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资金短缺制约持续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管理,致使公园内的许多景观资源恢复开发利用标准降低,开发利用过于简单,造成生态景观相对单调和生态环境功能作用发挥不充分等现象。
  蒋彬凤建议,多渠道争取湿地保护资金和项目支持,吸纳社会资本,建立湿地保护公共财政体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政府、媒体、社区的共同作用,建立市民参与机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公园的保护与管理;坚持预防为主,对各种灾害进行科学防控,结合渭河流域关中各大中城市现有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规划,对湿地保护区域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规划,更好地促进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